首页

vivi女王调教免费

时间:2025-05-29 21:20:26 作者:博物馆里“画”端午 解锁千年仪式感 浏览量:69100

  中新社济南5月29日电 题:博物馆里“画”端午 解锁千年仪式感

  中新社记者 赵晓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在20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哪些仪式感?

  端午节前夕,中新社记者探访山东博物馆,从古画、年画中寻迹“花样”节俗。

  在文物鉴赏室,山东博物馆书画部研究馆员鲍艳囡向记者展示清朝大臣蒋溥所绘的《天中五瑞图》。只见1米多长的画轴在桌面缓缓铺开,从上至下,蜀葵、菖蒲、石榴花、枇杷、蒜头错落有致地“伸展”,左下方的粽子凸显端午主题。

5月28日,在山东博物馆,鲍艳囡向记者展示清朝大臣蒋溥所绘的《天中五瑞图》。中新社记者 赵晓 摄

  “这幅画的核心是避疫驱邪,以‘五瑞’镇‘五毒’。”鲍艳囡介绍,在中国古代,“午”与“五”相通,端午节习俗多与“五”相关。节后湿热,蛇、蜈蚣、蟾蜍等“五毒”活跃,古人便把菖蒲、艾草、石榴花等“五瑞”摆于室内或佩戴身上。它们既是祥瑞之物,也能入药防病。

  与蒋溥同时期的书画家薛怀,曾以端午节为主题创作《天中瑞物图》。画中不仅有艾草、蜀葵等端午节风物,还增添引路蝙蝠的形象。“‘蝠’谐音‘福’,画家借此渲染节日氛围,寄托‘福自天来’的美好祝愿。”鲍艳囡说。

  作为传承2000多年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是文人画家笔下的“常客”,也是民间艺人刻印年画所钟爱的题材。据文献记载,早在宋代,中国民间已开始流行端午节悬挂钟馗、张天师画像。这类画像多以木版年画的形式展现。

  钟馗骑驴祛邪魅、张天师挥剑驱“五毒”……山东博物馆书画部副研究馆员孙芳从馆藏文物中精选6幅端午节主题年画,逐一解读其中内涵。“这幅张天师画像用红色线条勾勒,源于古人认为朱砂红具有驱邪作用。画中题词众多,‘祈福保安’四字点明此画用途。”

  现场展示的苏州桃花坞年画《端阳喜庆》画幅最大,场面壮观,展现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

5月28日,在山东博物馆,孙芳展示苏州桃花坞年画《端阳喜庆》。中新社记者 赵晓 摄

  “中国南方水多,适合赛龙舟;而北方陆地多,有拉露水等习俗。”孙芳说,端午节是个仪式感拉满的节日,其习俗既有地域性,也具系统性,涵盖祭祀礼仪、饮食文化、体育竞技、卫生保健等各方面。

  在孙芳看来,尽管各地过端午节的形式不一,但思想根源一致,始终围绕“阴阳平衡”的理念,以祈福、保安、驱邪为核心主题。“从深层看,端午习俗与中国古代历法、阴阳五行息息相关,强调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反映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2024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山东青岛启幕 吸引各地两千余爱好者参与

今年6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环产业园了解当地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情况,在生产车间察看产品生产流程,要求“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第七届进博会场馆景观装饰全面定妆

与此同时,还从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落实工作经费、加大创新试点、强化宣传引导等方面提出具体保障措施,确保工作落地见效。(完)

文明遇鉴丨波斯陶壶,为何出现在广西的汉墓中?

四是积极接轨国际。《意见》明确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用好国际贷赠款资金支持途径,结合世界土壤日等主题进行宣传引导,体现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工作与国际接轨的定位。

第十七届黄埔论坛在广州举行

历经10小时54分钟,消防员们跨越长江、嘉陵江,穿梭在朝天门、洪崖洞等景点之间,勾勒出了一幅重庆的山水画卷。从朝阳跑到夜晚,消防员们用脚步丈量着他们守护的这座城市。(贾楠 黄磊)

2024年宁夏首批进境新西兰活羊搭乘国际货运航班落地银川

活动当天,配套举办了《信使》历史回顾展、“中华文化·雅集”展览及招待会。中外嘉宾共同观看由五洲传播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直属协会、法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设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未来世界”国际青少年展演活动;参观书法和绘画艺术,剪纸、衍纸、古琴等非遗项目,以及中国博物馆系列文创产品;欣赏由中法儿童合唱团、法国歌唱家、中国舞艺术家、世界武术冠军和中国民乐演奏团体联袂带来东西交融的文艺节目;品尝闽菜、晋菜、景迈山普洱茶等中国各地特色美食,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非凡魅力。(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